追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3月,人民论坛网积极策划融媒体品牌栏目,推出《两会国是厅》高端访谈节目。1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做客人民论坛演播室,畅谈国是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做客人民论坛演播室
护好“盆”里的水、管好盛水的“盆”
主持人: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四个一”,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一”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既是理论升华,又是实践指引;既是思想把脉,又是精准施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认为,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践行“两山论”,就是要知行合一。
陈杰:对于水利部门来说,就是要抓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一方面,要护好“盆”里的水。一是控制外源污染,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强化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治理,减少入河入湖污染物量;二是减少内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治理围网养殖,实施清淤疏浚;三是提高环境容量,沟通河湖水系,实现活水畅流。另一方面,要管好盛水的“盆”。一是划定河湖管护范围,彻底治理河湖乱建、乱占、乱排;二是修复河湖生态系统,加快退圩、退渔还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滨水湿地,加强水源涵养。
找准病因是关键、河湖长发力是保障
陈杰:我今年带来了一个议案和一个建议,议案是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议是关于全面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建议。
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治水工作愈加复杂。讲老问题,就是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害;讲新问题,就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由此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
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团审议时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江苏来看,水资源是江苏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韵江苏是江苏最大的特色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目标要求,水生态保护修复与“强、富、美、高”都密切相关,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为系统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建议国家将水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出台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文件。江苏是长江和淮河流域下游的平原水网地区,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也是全国水域面积占比最大的省份,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保护修复好江苏的河湖水生态,对全国加快水治理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要为全国改革发展探路。建议将江苏列为全国水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省,一方面开展重点河流、湖泊水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探索各种类型河湖的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另一方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达标创建,为全国水生态保护修复创造更多江苏经验。
陈杰:江苏在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一方面,推进系统治理。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针对江苏治水抓什么,研究确立生态河湖建设目标,江苏省政府出台生态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系统治水的总纲领。
另一方面,推进精准治理。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水治理制度创新。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总河长,全面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我们充分发挥河湖长这一特殊身份在水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围绕打赢碧水保卫战,一手抓水污染防治,一手抓水生态修复。
打造清洁的水,实施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截污纳管,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实施清淤疏浚,提高水环境质量。近两年,江苏省国考水功能区达标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国考水质断面优III比例提升了7.7个百分点,均超过国考目标。
打造灵动的水,利用完善的跨流域、跨区域调配水工程体系,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促进水体流动,实现长江、淮河、太湖互调互济;实施退圩还湖工程,恢复92平方公里自由水面积;建成47个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现清水产流。
打造安全的水,完成101个城市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地长效管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要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我感到,当前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压实河湖长责任。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任务艰巨,必须充分发挥河湖长的主导作用。目前,河湖长是党政领导的一项“兼职”。建议将河湖长“实职化”,通过河湖长制“任期目标化”,进一步压实河湖长责任。近期重抓水污染防治,水质不达标,河湖长不脱职。
二是拓宽投资渠道。水生态修复投入大、见效慢,必须久久为功,而且纯公益性。比如,过去我省湖泊退圩还湖,一些地方通过将部分弃土区转为建设用地,推动了项目实施,现在这一做法难再推行。同时,还存在退圩还湖渔民上岸难的问题,要保证渔民迁得出、能就业、奔小康,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解决瓶颈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有部分湖域已被划为耕地甚至基本农田,需要调整土地属性。生态清淤聚泥成岛是解决湖泊污染底泥、防止水华,以及清淤土方出路的有效途径,建议国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太湖等湖泊综合治理创造条件。(摘自《人民论坛网》)